|
|
1745 年9月12日,瑞典商船哥德堡号满载着来自中国的商品,经过整整30个月的航行,驶回自己的家乡之港哥德堡。但是不幸,企盼以久的归家之旅却在转瞬间化为悲剧——哥德堡号在港口附近触礁沉没了。当时船上装满了来自中国的瓷器、茶叶、丝绸、香料等货物,眼看就要完成她去中国的第三次航程了。这次航程整整耗时30个月。到1984年,当潜水员门深入到海底时,发现这片水域附近潜伏着著名的汉那巴丹礁石,离港口岸边只有900米远,它正是当年造成哥德堡号沉没的“杀手"。尽管如此,在一层层淤泥下面,潜水员们还是有了重大的发现。一系列的海洋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,从1986 年开始,一直持续到1992年,由此打开了一扇历史之门,那些冒险的远航,和古老中国的贸易……消逝的世纪景象一一展现眼前。这一切引发了一个近似疯狂的梦想:再造一艘同样的古帆船,并再次远航中国。
瑞典东印度公司哥德堡号基金会,初建于1986年,起初是为了开展海底发掘成立的。1993年成立了一个筹资基金会,由这个基金会建立了一个全资子公司SOIC(即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名称缩写)。整个激动人心的再建工程开始于1995年,船体的第一根龙骨安放成功,这成为复制再造工程迈出第一步的重要象征。船肋在1996-1998安装完毕,至此船体的宏伟轮廓初步显现出来。1999年春天,开始进行船体内部的修建,2000年开始铺设船甲板,同时制作船帆、缆绳,安装机器设备。
2001年,制造工场开始建造桅杆,安装发动机、螺旋桨和油箱系统。所有的桅杆和船首斜桅都竖立起来了。帆装系统装架好了,水密隔舱建造完毕之后,再设法将庞大的现代设备一一安装到底舱。
2003年6月6日,哥德堡号正式下水,她的“教夫”——瑞典国王古斯塔夫16世,西尔维娅王后,以及卡尔·菲利普王子等,都亲临现场祝贺。大批媒体记者一几蜂拥而来的近十万参观者,参加了下水仪式。对于期盼以久并为之做出过贡献的每个人来说,这一天是令人终身难忘的日子。
2004年9月3日,西尔维娅王后作为哥德堡号的教母,为她命名祝福,隆重的命名仪式在哥德堡市歌剧院外的码头上举行。
2005年产5月22日,经过长久的准备之后,第一次海上试航获得了成功。
数年来,在特拉诺瓦船厂举行过各种各样的活动,向社会各界宣传这一工程,寻求更多的赞助商和支持者,建立了广泛的合作群体。瑞典东亚贸易公司SOIC也在此举办了各种集资活动。
这一工程引起了瑞典和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,大量的报道增加了这艘帆船的知名度。2002年,哥德堡号仿古再建项目获得了“最佳艺术促进”一等奖,以及瑞典文化遗产协会Svenskt Kulturarv的特别奖。前来参观访问的人累计超过100万,其中包括许多重要来宾和代表团,不断关注着特拉诺瓦船厂的这艘18世纪帆船的建造情况。在船体外形完成之后,公众的参观兴趣不断增加,新的赞助商也不断加入。
这艘船引起了中国方面的极大兴趣。2004年4月外交部长李肇星访问了特拉诺瓦船厂。同年9月,吴仪副总理也访问了该船厂,再次强调了这一项目对于促进中瑞两国贸易、友谊和文化交流的重大意义。
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号,照原样复制再建了18世纪中叶的商船,目前她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装备齐全的木制帆船,同时,还达到了国际航海船只的安全要求。这一工程是传统造船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,继承了18世纪的高超手工工艺。任何人在海上见到了升起全帆航行的哥德堡号,都看不出她和历史上的古帆船有任何区别。在水面以上,哥德堡号是一艘古代帆船,但在最底层的船舱里,却“深藏"着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和高科技的仪器,这在许多人看来是“不可能的任务”,却最终成功完成了。一艘18世纪的古船再次扬帆远航了!
|
|